20210706 / 陳映璇
你果你熱愛地球、注重永續,並想投入相關領域作為志業,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當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各產業面臨低碳轉型,企業也亟需落實永續發展策略,促使綠色工作(green jobs)或稱綠領工作(green collar jobs)的機會激增。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與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定義,綠色工作是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包括提高能源效率、維持生物多樣性、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
常見的綠色工作像是再生能源業、既有產業的能源管理部門與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各類環境工程顧問業,其中再生能源是未來將創造最多就業機會的行業。
為了因應大量像是改造老舊漏水建築、興建符合低碳標準建築等計畫,將需要為數眾多的綠色住宅建造者,到了2030年可望帶來650萬個工作機會。 圖/溫肇東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EA)5月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中指出,淨零排放帶動了清潔能源的投資,到了2030年,將創造1,400萬個職缺;在開發高效能電器、燃料電池運具,及建築節能改造上,更額外需要1,600萬個工作者。
在發展淨零耗能住宅與企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推動下,許多住宅、工廠都需要組裝及維護太陽能板。美國勞工統計局預估,2019~2029年太陽能安裝商(solar photovoltaic installer)的就業成長率達到51%,2020年平均年薪約46,470美元(約新台幣125萬元)。
相較於太陽能,另一項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前景更為看好。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估,2050年離岸風電將大幅成長,總裝置容量達1,000GW(百萬瓩;2020年為34GW)。美國勞工統計局調查2019~2029年成長最快的20大職業中,風機技術人員(wind turbine specialist)以61%的就業成長率,名列第一。
沃旭能源台灣籍離岸風場運維工程師將與英國當地同事搭乘SOV(運維服務船)共同出海至離岸風場開始實地訓練。 圖/沃旭能源
企業都想要的人才,盤點職場3大綠色技能
至於向來是耗電大戶的建築業,聯合國環境署(UNEP)指出,2019年建築物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0%,更是面臨了加速轉型的關鍵時刻。國際勞工組織預估,為了因應大量像是改造老舊漏水建築、興建符合低碳標準建築等計畫,將需要為數眾多的綠色住宅建造者(green home builder),到了2030年可望帶來650萬個工作機會。
「建築業轉型變革空間極大,涵蓋的產業面也很廣。」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黃正忠提到,從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建材、建設公司到不動產融資,打造淨零碳排的建築,勢必會創造龐大的人才需求。
因應全球永續浪潮,除了帶動綠能相關產業的興起之外,個別企業為呼應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概念,也開始著力於培養內部人才的綠色技能(green skills)。
商務社群網站LinkedIn盤點了2018~2020年間,職場上有哪幾項快速增加的綠色技能,前3項分別是:生態系統管理、環境政策、永續採購。
生態系統管理主要是掌控氣候造成天然災害的成本;環境政策則與健康安全息息相關,特別是全球環境惡化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永續採購技能的成長將近3位數,反映出企業必須努力降低供應鏈的碳足跡,以符合國際大廠的減碳要求。
圖/ 數位時代
因應環境發展而生的新職位
與此同時,正當愈來愈多企業爭相宣示更嚴格的環境目標,在內部設置「永續長」(CSO,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這個高階職位,專責擬定永續發展策略的企業也日漸增多,包括星巴克(Starbucks)、通用汽車(GM)等,都在2020年增設永續長。
專為全球企業招募高階永續人才的公司Weinreb Group觀察,2020年美國共有31家公司雇用首位永續長,數量高於前3年的總和。
面對各國訂定徵收碳稅的政策,碳管理人才的需求將隨之浮現,許多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增設「碳審技師」(carbon auditor)的碳帳簽證職務,扮演公正第三方角色,查核企業揭露的碳排數據的正確性。「未來『碳帳』不能再當『混帳』!」黃正忠強調。
就連在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商品,在股票、期貨之外,還新增了摸不見的「碳權」。以中國為例,2021年6月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就急需培養一批了解碳市場相關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核查技術與碳市場交易規則的「碳排放交易員」(carbon trader),成為碳交易市場下的新興職缺。
長期來看,淨零碳排將帶動綠色工作持續成長,相形之下,化石燃料的需求將大幅銳減。國際再生能源總署估計,到了2030年,約有500萬個主要與化石燃料相關的工作機會流失,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工人,政府單位必須輔助工人就業培訓,以降低能源轉型的衝擊。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文章來源: 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