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古筱筠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即將邁入42週年,今(21)日舉辦《未來社會數位轉型三部曲》線上研討會暨高峰論壇直播,為了協助臺灣產業與社會迎接未來數位科技生活型態,資策會提出數位轉型三部曲的倡議,期盼促成「數位創新」、「數位調適」與「數位轉型」的友善循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即將邁入42週年,今(21)日舉辦《未來社會數位轉型三部曲》線上研討會暨高峰論壇直播,由資策會卓政宏(圖右一)擔任主持人,邀請到行政院郭耀煌政務委員(圖左二)、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圖右二)與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研究中心黃彥男主任(圖左一)共談「數位轉型」。 圖/ 資策會
邁向數位轉型生態健全化 協助社會數位調適
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表示「數位轉型是臺灣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而轉型的成敗與社會數位調適腳步密切相關。」,近年資策會建立數位轉型平台串接轉型供需端,並培育超過百位專才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今年的目標是讓數位轉型生態持續健全化,包含探討數位發展法規、建立創新實驗場域、促成跨領域的共創與加值。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即將邁入42週年,今(21)日舉辦《未來社會數位轉型三部曲》線上研討會暨高峰論壇直播,圖為資策會卓政宏執行長出席線上活動留影。 圖/ 資策會
「資安聯防」與「農業數位分身」 示範打造數位創新生態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資安鑄造廠總經理毛敬豪指出,過去授權金向來是台灣資安業者毛利受限的關鍵,不過美中貿易戰以來,乾淨供應鏈議題重要性提升,台灣作為世界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未來可發展核心技術自主,特別是供應鏈資安威脅獵捕(Supply Chain Threat Hunting),能在5G工控、供應鏈資安防護以及中小企業資安聯防等領域扮演要角。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商務協理蘇偉仁則以榮獲2019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的「農業軟晶片」應用為例,說明如何藉此科技建立「農業數位分身」,協助臺灣農業供應鏈進行數位轉型,成功打造數位創新生態。蘇偉仁提及,農業軟晶片可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封裝起來,方便農民取用過往經驗來協作與進行決策,更方便科技新農能快速掌握消費端需求並進入產業,優化農業數位發展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
數位調適聚焦「數位治理」 未來須持續盤點疫後數位挑戰
長期以來,資策會已透過數位轉型方法論協助許多地方企業成功轉型,涵蓋自行車產業、零售業、農漁產業、觀光產業甚至新創產業,未來將持續集結各地方資源網絡,透過區域數位轉型中心的方式來擴大服務,持續建構更包容、開放與安全的數位科技社會,幫助臺灣更快的邁入數位國家。
數位轉型須兼顧數位包容 法規機制需提前部署
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提出見解:談數位轉型不能只談數位創新,要進一步考慮利害關係人的多樣性,不同社會有各自的生活文化、地方法規與產業生態特性,未來政府會從法制與沙盒機制著手,提供創新能快速普及的機會。
針對政府如何以更敏捷的方法管理新興技術與新商業模式,兼顧社會信任,中央研究院資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指出,法規是最需要超前部署的關鍵,而泰國監管斷頭台機制可作為臺灣參考案例,速度比沙盒更快。另外黃彥男也呼籲,數位轉型過程需更重視數位包容的問題,避免在轉型過程中只有少數人受益,造成財富與社會階級的落差甚至歧視。
未來除了需要持續提升整體數位素養,也要透過大幅推廣讓社會能體驗到創新科技,扮演體驗者角色,才能共同打造數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