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財訊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7 日
今年台灣度過了一個非常不同於以往的盛夏。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街頭的商店、餐廳受限人流管制及避免群聚,營業形態大幅限縮至只能外帶自取或外送。因應市場需求暴增,多家配送者在端午節後,包括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宣布於 7 月 1 日起調漲宅配物流運費,連中華郵政也研擬跟進,市場正掀起一漲價潮。
消費者宅在家,低溫配送供不應求
事實上,從今年端午節的市況,就能看出配送市場有多麼吃緊。包括宅配通、黑貓、嘉里大榮等宅配業者,都因不敷支應爆量的低溫宅配訂單,紛紛公告暫停受理消費者低溫包裹配送至部分地區的服務,結果造成大批應景的生鮮蔬果、禮品,因無法準時送達,甚至必須報廢。
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認為,這次冷鏈(低溫配送)出現「斷鏈」,已反映出台灣在冷鏈配送上的發展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物流業者如今必須對訂單、物流量有所取捨,未來勢必加速冷鏈擴充。
為何冷鏈需求會這麼大?關鍵就在宅經濟發威。民眾不能出門,但仍需要生鮮食材,因此有愈來愈多的生鮮電商出現,在線上逛虛擬菜市場,採買完再讓業者送到家。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0年在台生鮮食品類的線上銷售金額達862億元,年增21.5%,是帶動電商產業高速成長的重要動力。
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總監林原慶估計,台灣冷凍冷藏食品的銷售在近十年間成長近一倍,網路銷售額更大幅成長,「生鮮電商」成為近年產業最夯的話題。尤其2020上半年的熱賣商品,除了因應疫情熱銷的清潔、防疫用品,冷凍水產、肉類等低溫食品的需求也呈現爆發式成長,顯示消費者已較過去更趨向在非傳統通路上,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吸引各家業者搶進。
今年年初,全聯把「冰箱搬上網路」,同時透過自家的PX Go!平台上架2,000種商品,生鮮品項占四分之一,要挑戰生鮮電商霸主的地位。全家也自建生鮮電商平台,也有「到店取貨」模式,還能跟其他生鮮、電商平台業者合作,帶動整體冷凍業績近三年來每年都成長高達三成,今年更樂觀預估冷凍包裹件數可望倍增。
外送平台業者foodpanda則以自有車隊當後盾,直接在線上開設熊貓超市。以5月14日單週為例,熊貓超市訂單量遠高過5月14日前兩週平均訂單5倍,同時美食外送的訂單成長量則是二成。
各路人馬搶進生鮮,冷鏈需求暴增
至於生鮮電商像是愛上新鮮、熊媽媽買菜網、鮮食家等近來業績也明顯成長,其中,愛上新鮮更成為年營收首度突破10億元的生鮮品牌電商。鮮食家董事長卓大鈞表示,以綜合性電商平台來說,生鮮食品過去占的營業額比重並不大,但隨著需求成長,電商平台也開始採取併購或是策略入股的方式切入市場。像是東森購物併購熊媽媽買菜網取得75%股權、網家入股鮮食家縮短學習曲線都是實例。
只不過,生鮮電商發展要能持續成長,背後靠的就是冷鏈系統支援;但過去台灣在冷鏈的布建上,包括系統和終端冷藏冷凍設備並不完整,廠商的規模也比較小且分散;因此過去消費者就算上網訂購,多半只能採取「到店取貨」的模式,或是用宅配模式卻和物流業者送貨時間配合不上,失溫等現象就會發生,造成客訴,所以市場成長速度不若國外。
尤其這次隨著台灣疫情升溫,生鮮電商需求發燒,卻也燒出台灣生鮮商品的商流好熱、低溫物流卻完全跟不上的問題,消費者才突然驚覺,「斷鏈」還是長期存在於生鮮食品的配送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6月多家知名宅配業者受到低溫配送車數量、冷凍冷藏設備不足的兩大因素影響,宣布暫時停止部分地區低溫配送。
嘉里大榮表示,建置冷鏈物流的成本較高,除了冷凍倉的冷凍機組、隔溫庫板等設備,低溫配送車還需要外掛冷凍機組、保溫車廂、隔溫板、隔溫箱、保冷劑、塑膠掛簾等,因此願意投入標準配備的物流商少,致使低溫配送車隊在市場有稀有性。
高投資高毛利,零售集團不惜重本
程東和也分析,插旗冷鏈的資本支出雖然會較常溫多2~4倍,但低溫配送的單價也相對較高,毛利也比較高。一般以企業對企業的配送(B2B)來說,常溫配送的毛利率大概3%~5%,冷藏配送毛利率大約落在10%~12%,冷凍配送的毛利率更是可以來到12%~15%,鮮食則為8%~10%,至於宅配毛利率則又各有不同。
也因此,手握雄厚資源的大型零售集團,都砸下重本力拚「一條龍」生鮮生態圈。全聯旗下專門做生鮮商品配送的弘舜貨運,也有台灣善美的生鮮處理中心,又將在高雄斥資9.8億元打造冷鏈物流中心,這個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口中「賠了十年」的生鮮事業,卻是他認為具有潛力的「帶路雞」。
▲ 全家自建生鮮電商平台,「到店取貨」模式,帶動整體冷凍業績成長高達三成。
全家在高雄岡山斥資10億元打造多溫層物流中心,承租永聯物流開發位於新北市瑞芳的冷鏈物流園區的儲位,又投入了31億元在台中打造多溫層物流中心,今年10月還有北部第三物流中心可以開始協助處理冷凍、冷藏店取貨。
經過這波疫情的洗禮,冷鏈物流市場是危機更是轉機,可望讓上下游業者進一步正視未來的發展與變革。
嘉里大榮表示,正對冷鏈物流進行更多投資,例如硬體端將強化即時溫控設備,以程式即時反應取代人力巡查,並加強自動倉、半自動倉的建置,軟體端也設計了智慧監控App和異常回報平台,並建立低溫數據庫,以利未來業務發展或冷凍庫設計、車隊調度的依據。
冷鏈重新整合,一條龍服務興起
程東和則認為,消費者如今仍面臨在多個生鮮電商下單、必須分批收貨的痛點,現在市場已開始討論發展「整合性」第三方物流業者的可能性。就是物流業者集結小型生鮮電商成為「生鮮電商聯盟」,結合消費者訂購的生鮮商品後再統一發貨。或是針對食材處理一條龍的物流園區,從採購、處理、包裝、甚至建置中央廚房,都是新形態的冷鏈新產業。
永聯物流開發就是一例,該公司是建構周全的冷鏈物流園區,提供分貨、貼標等物流服務的加工之外,未來甚至可以進一步提供清洗、切塊等食品上的加工。
生鮮電商進入戰國時代,也帶動冷鏈物流相關產業明顯動了起來,敢燒錢投資的廠商,就有機會搶占先機。在這場規模、速度、品質的競賽中,誰能滿足消費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文章來源:TechNews;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