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22日舉行「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成果發表會,主委吳誠文表示,藉由透過與產官學研的對話,以沙盒計畫的推動經驗,為淨零社會基盤轉型滾動式提出符合台灣本土適切的淨零轉型政策建議,加速落實「均衡台灣在地希望」與「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
本次活動現場200餘人與會,透過「公民科展」及「新書發表」的方式,全面呈現113年度沙盒計畫的執行成果,並促進跨界交流,也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開幕致詞。
她指出,淨零轉型應「促進平等」。淨零應為所有人民、產業與地區提供機會,不讓任何人因轉型而被放棄,而是積極創造新的轉型和發展可能,包括人的能力提升,增加工作機會與報酬,支持地區產業轉型及生活轉型。透過淨零沙盒實驗,轉化為實踐公正轉型精神的公眾治理機制,並兼顧區域均衡發展。
為實現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行政院112年3月核定「淨零科技方案」,並成立「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推動「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簡稱沙盒計畫),希望整合資源推動淨零科技研發,加速實現淨零生活與社會轉型,「以人為本」為核心,透過公私協力與公民參與,擴大支持淨零生活的實踐與綠色社會的建構。
為推動這項牽動多元領域及跨國合作的重大轉型,「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於112年正式向公民團體徵求創新淨零科技方案,至今已推動第二年。2050年的淨零轉型不再只是科技的實現,而是各界與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活動中也展示沙盒計畫兩年內共計支持35組試點團隊成果,涵蓋五大淨零科技領域,包含永續能源、循環經濟、自然碳匯、低碳農業、低碳產業與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