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中央社檔案照片)
國內半導體業者認為,二家晶圓代工廠談合併,包括文化磨合、資金需求及技術整合等各方面壓力絕對不小,但業界聽聞此事第一反應,多認為此購併案應是由美國政府主導,因此,合併效益不會僅有1+1=2,但效益會衝到多高,對兩方企業貢獻度到哪,美國政策支持力道才是關鍵。
不願具名晶圓代工業高層認為,全球主要國家競局下,過去幾年充滿傾銷、反傾銷、關稅、黑名單、銷售禁令等各種競爭手段,國際企業在產品銷售上,不再像過去客戶下單就可以出貨,企業銷售受限黑名單,營運動能受到影響,另外,在供給方面,生產布局也因應關稅提高,迫使企業轉移生產基地;現在,連企業之間的購併都出現由政府主導的情況,業者認為,在大國博弈對決中,企業自主性正在逐年降低。
業者指出,過去企業間的合併,若是合意併購,業者會先相互評估產品、資金、客戶結構及公司文化等各方面的條件,而且先預作探查甚至實地查核,最後進入詳細談判階段,不過,若合併案背後由政府擔任影武者,雙方企業考量恐怕不再以市場性為主,未來合併的困難度將有壓力,況且對企業長遠經營與股東權益來說,也不見是最適合的選項。
不過,該名業者也提到,以聯電和格芯的情況來看,該合併案若確定成行,可以預期,影武者絕不是僅要求成熟製程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這麼簡單,或許目標是持續以政策限縮競爭對手國的技術研發、設備採購及產品銷售等,反之,也可能透過政策強力擴大新公司效益,未來合併效益會是1+1大於6還是8?甚至是令市場更意外的數字,美國的政策支持才是最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