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飛凌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志豪出席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分享半導體技術如何推動能源效率提升與永續轉型。圖片來源:英飛凌
AI越強,永續越遠?半導體技術有望破新局
台灣致力躍升成為AI科技島,但在缺電、缺水的各種挑戰之下,連帶因應電費上漲、碳費徵收而墊高企業成本支出。AI對台灣產業而言至關重要,政府也曾承諾,要接軌國際在2030實現淨零碳排。AI與永續之間,是否存在交集?在車用半導體、電源系統及物聯網領域半導體市佔全球第一的英飛凌給出答案:關鍵是「低碳化與數位化」。
英飛凌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志豪表示:「很多人問我,半導體與低碳化、數位化有關係嗎?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有非常多的應用可以透過半導體技術,賦予產品和應用的生命週期更智慧(數位),提高電力的轉換效率(低碳),兩者互相搭配,達到更加乘的節能效果。」
英飛凌舉例,第三類半導體材料,例如:碳化矽(SiC)、氮化鎵(GaN)近年已陸續應用在綠能發電設備、儲能系統、電動車,乃至每個人的3C充電裝置內,先進的功率半導體可以降低電力轉換時的損耗,並提升功率密度,不僅可以讓終端產品的尺寸縮小,提升能源效率也進一步降低耗電量,助攻永續成效。
至於AI伺服器,從機櫃到整座資料中心的電源管理,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整個供電網路電力損耗的挑戰。陳志豪進一步指出:「AI伺服器機櫃的供電網路路徑,從電網開始,通常是200V以上的輸入電壓,至最終供應主板xPU的電力時,已轉換為 <1V。電力這中間需要經過層層轉換,每一次轉換都會產生損耗。根據統計,每1000W 的GPU耗電中,就有100W 是在供電網路中因損耗而浪費掉。英飛凌基於在電源領域的深厚經驗,為每一個供電環節提供解決方案。若以一座10萬顆CPU節點的資料中心規模來計算,導入英飛凌的垂直電源模組平均可減少7MW以上的功率損耗,並能降低12%以上的整體擁有成本。

英飛凌垂直電源模組,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成本。

英飛凌於馬來西亞啟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8吋碳化矽晶圓廠。
「英飛凌除了提供涵蓋從電網到處理器核心的電源解決方案,我們在功率半導體的技術創新及製程供貨方面也是大幅領先。我們已成功在12吋晶圓廠生產氮化鎵功率半導體,並在馬來西亞啟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8吋碳化矽晶圓廠。透過持續擴大量產的規模,有助於控制成本,也讓更多人受惠先進半導體帶來的節能減碳。」陳志豪表示。
永續,不是一個人的武林 英飛凌在地耕耘30年
身為半導體產業的一份子,英飛凌精進技術創新之外,也憑藉系統專業和對應用的理解,橫跨多元領域與客戶建立緊密合作。攤開英飛凌的供應鏈名單,橫跨汽車電子、零碳工業功率、電源與感測系統、安全互聯系統等版圖。
陳志豪特別強調,「不論是晶圓廠、封裝廠,我們與全球頂尖企業合作,也跟台灣的整個半導體生態圈有長期且深遠的互動,透過我們廣泛領先的專業知識,共創系統創新,也確保製程品質和供應鏈的可靠性。」

英飛凌以技術創新為本,串聯全球夥伴,共創半導體永續新局。
不論是品牌客戶所開出的嶄新規格要求,或是英飛凌透過技術革新去影響上下游供應商,這兩股相互作用的力量,讓英飛凌的永續理念,深植於整個能源鏈及物聯網的應用之中。陳志豪分享他們三個核心訴求,第一是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損耗的永續決心;第二是讓產品更智慧聰明,透過感測、控制、通訊等技術賦能智慧家庭、工廠等應用;第三是針對個資等敏感資料強化從雲端到邊緣的資訊安全。
針對企業永續範疇,英飛凌除了訂定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更透過創新的產品創造了45倍的淨生態效益,協助客戶對全球的減排做出貢獻。在去年(2024),英飛凌再度作為業界的先行者,立下另一項永續的里程碑:為客戶提供個別產品的產品碳足跡(PCF)詳細資料,藉由提升關於碳足跡的透明度,讓客戶有足夠的資訊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來自德國的英飛凌,扎根台灣邁入30年,針對SDGs範疇他們持續以科技力回應本地社會的需求。例如針對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運用物聯網技術搭配感測器,守護弱勢群體及高齡者的居家安全。另外,他們也關注大型車輛的道路安全,以英飛凌的半導體晶片,打造全台首創專為大型車輛打造的先進駕駛輔助及管理系統,並且優先捐贈給屏東縣等偏鄉消防隊,提升救災車輛的出勤安全,從而也保障大眾的用路安全。
回顧過去30年對台灣的投入,以及近年SDGs倡議的各項議題,展望未來,陳志豪表示,「我們是非常追求永續發展的企業,這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企業與我們理念相近,透過攜手我們的合作夥伴,將永續精神影響全台灣甚至傳遞到全球各地,讓更多人相信,半導體在追求科技極致的同時,也能肩負地球永續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