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宣布以每股4,300日圓公開收購日商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但隨後日商美蓓亞三美(Minebea Mitsumi)提出更高的每股4,500日圓報價,使併購總額達675億日圓(約新台幣153億元),進一步增加了此案的複雜性。
芝浦電子董事會在美蓓亞三美的出價公布後迅速表態支持,並拒絕國巨先前的提案。這一快速決策引發市場對公司治理透明度的疑問,尤其是在芝浦電子未提供與國巨修改條件或進一步溝通的機會就直接選擇了美蓓亞三美的情況下。
分析人士指出,該案涉及三大關鍵議題。首先是公司治理問題,過去日本企業的管理層持股比例相對較低,容易導致股東利益與經營方向不一致。而台灣企業,根據法規要求董監事持有一定比例股份,經營者需要優先考量全體股東利益。
其次,技術外流風險也成為重要討論點。美蓓亞三美將收購定位為「保護日本技術」與「守住國力」,但分析指出,台日間的產業合作關係一向緊密,例如台積電在日本設廠即是雙方互信的具體體現。認為國巨收購將帶來技術外流風險的說法可能影響雙邊產業間的長期合作信任。
此外,合併後的全球化效益也備受關注。芝浦電子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日本國內市場,全球布局尚有較大增長空間。國巨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其收購芝浦電子的目的是希望結合雙方優勢,擴大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相比之下,美蓓亞三美是否具備同等的全球化能力及綜效,則是市場觀察的另一重點。
整體而言,國巨與美蓓亞三美的併購之爭,不僅反映了資金層面的競爭,更揭示了公司治理、技術保護以及全球化經營策略的多重議題,未來進展如何仍需持續關注。
ivendor科技聯盟將持續關注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對半導體業的影響,提供第一手觀察與產業解析,協助讀者掌握不確定時代中的科技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