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欽為英業達智慧轉型功臣之一
當數位轉型成為企業顯學時,部分業者選擇閉門造車,但多數業者依舊積極應對。筆電暨伺服器大廠英業達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先是將「企業創新價值與策略布局」設為轉型願景,在2019年成立5G研發中心,建構下一代資通訊應用場景;又在2020年與微軟合作,將5G技術導入生產線,同時整合軟體虛擬化、數位分身,以及開放式硬體技術,打造智慧工廠,改善製程的學習曲線及效率。公司能提前轉型,除管理團隊的遠見外,背後總有公司董事-李詩欽的身影。

英業達與微軟合作的5G智慧工廠。資料來源:聯合報
他的供應鏈見解,呼應國際大廠的佈局動線
已經卸下董事長一職,目前為英業達的董事,同時身為電電公會的理事長的李詩欽,近年來呼籲企業投入供應鏈重佈局,以因應科技的拉力與地緣政治變動的推力。當美中貿易衝突與疫情帶來企業供應鏈難題時,許多業者逐漸不再將中國設為生產基地,雖然遷出中國市場相當不易,但經濟與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依舊促使業者重新部署。李詩欽即指出分散供應鏈佈局策略為當前製造業者必須考慮之事,他認為未來供應鏈將以滿足當地市場為需求,將分為已開發國家的北美市場、歐盟市場;以及高度經濟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如東南亞與印度。而在區域製造中心逐漸成為趨勢、國際大廠(如寶僑、IKEA、博世)的部署路徑也如李所言,他的見解似乎一語中的。

台灣供應鏈將逐漸發展為分散製造。資料來源:工研院IEK
帶領電電公會投入新南向人員培訓計畫
企業要南向、供應鏈要遷移,也要有兵才能打仗。在李詩欽的推動下,2021年4月電電公會與台越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協會簽署新南向人才培育合作計畫,替台商培育東南亞人才。根據統計,越南約有700萬的網路使用人口,事實上,由越南資訊通信部發起的「越南製造」計劃,為新創企業注入新活力。越南僅在去年(2020)便成立超過13,000家數位科技公司,數位經濟發展潛力驚人。為順應國際趨勢及分散生產基地、加速多元布局,電子大廠近年來積極開拓東南亞等非大陸生產據點,如緯創、鴻海、仁寶、金仁寶都積極佈局東南亞,衍生出的人才需求相當龐大,電電公會透過與台越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協會的人才培育合作,未來將替業者打造「錢往越南」的先鋒部隊。

電電公會致力投入新南向人才培育。資料來源:聯合報
回饋東海,打造數位人才培訓基地
企業要轉型,學校也要。身為東海經濟系第12屆的校友,看到私校在資源上可能沒有國立大學充沛時,李詩欽積極回饋母校。事實上,智慧校園風潮早已從歐美吹入台灣,由於當前大部份校園IT系統的設計多半停留在資料儲存、傳輸的階段,缺乏即時分析、即時通報、決策支援等功能,在教育科技發展上仍然牛步。認為雲端將成為未來標準配備,李於2020年捐贈價值1500萬元的「高效能雲端主機」予東海經濟系,使學校能在高度運算能力的基礎上,向上發展AI、5G、物聯網,以及高運算服務(HPC)等技術,培養學校的ICT人才。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應能看到李詩欽奔波於學校、產業、與政府之間,在台灣的轉型道路上投入更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