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 盧佳柔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與與鴻海研究院共同舉辦「NExT Forum」,在論壇中,鴻海半導體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就揭露了布局電動車的策略與野心,也公開供應鏈的策略夥伴。
看好汽車產業的潛在商機,鴻海近期積極拓展半導體上下游產業佈局,日前斥資超過25億元買下旺宏的6吋晶圓廠,鎖定研發SiC與IR感測器兩項技術。
陳偉銘談到,由新購的6吋晶圓廠切入,從基板、磊晶、元件電路設計、封裝到模組系統都已建立合作夥伴,如HermesEpitek、嘉晶、鴻海研究院、朋程科技,以及MIH模組系統平台。
圖片來源:Semicon Taiwan、鴻海
鴻海SiC與IR感測器供應鏈布局狀況。
IR感測器未來將應用於電動車L4~L5的夜視系統,供應鏈中由鴻海主導ROIC電路設計、晶圓廠與模組,而真空封裝和整機將各自由同欣電子、龍光企業負責。
而SiC晶圓廠扮演實現EV關鍵零組件種要角色,可用於逆變器(Inverter)、車載充電單元(OBC)與DC/DC轉換器進行驗證。尤其是特斯拉在Model 3大量採用SiC逆變器,預期將帶動其他車廠陸續跟進。
市調機構Yole表示,2019年全球SiC市場約有5億美元,預估2025年將達25億美元,其中xEV於2019~2025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38%。
圖片來源:Semicon Taiwan、鴻海
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於全球市場半導體市場營收占比狀況。
EV產業趨勢成長明顯,台灣缺少的是平台
雖說台灣擁有強而有力的半導體製造及IC設計的量能,但面對封閉的汽車產業,台灣ICT供應鏈卻經常不得其門而入,在全球車用IC營收占比也只有14.6%(包含記憶體)。
陳偉銘談到,汽車產業過去大多由IDM主導,量少且進入門檻高,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產業。這個產業會將供應鏈分成Tire1~4不同層級,供應商之間彼此之間的聯繫不透明,以至於發生汽車產業缺料問題。
也因如此,汽車平台的建立就非常重要。鴻海MIH平台的組成就是為封閉的汽車產業開一扇窗,在早期設計階段就公開EV Kit規格,讓IC設計、封測、材料都可以在早期進入產業鏈。
他強調,汽車設計規格對於車廠來說是非常機密的一件事,鴻海在設計階段就公開規格,讓半導體業者在一開始就能測試他們的車用方案,藉此增加更多參與者並鼓勵創新,同時此平台也可以作為認證平台。
MIH打破封閉框架
MIH平台將具體分類為7個模組,包含自駕車乙太網(Automotive Ethernet)、域控制器 (Domain Controller)、OTA、V2X、電源管理、ADAS,以及5G通訊和安全,解決高速傳輸、布線、軟體升級與通訊等問題。在不同模組類別中,搭配開放技術規格與集結所有廠商的想法與資源,完成不同的模組化設計,共同構建電動車軟硬體、零組件開放生態系。
MIH平台的訴求是主推模組化、輕量化、新的EEA架構與自動駕駛,除了用來打破傳統封閉市場框架外,同時也解決了傳統汽車產業面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高成本、高開發時間與不充足的資源,不過在電動車平台的導入下,預期將減少電動車1/3至1/2的研發費用,研發時間也可能從4研縮短為2年。
圖片來源:Semicon Taiwan、鴻海
鴻海開放式硬體平台
陳偉銘談到,一台L2車款通常只用上6顆感測器,並搭配少許運算力,晶片成本約600美元。但隨著汽車層級越高,所需要感測器數量與運算力也同步成長,一台L4汽車至少需搭載29顆感測器,運算力也大幅提升至上百浮點運算(TOPS),此配置預估要投入1,800美元的晶片成本。
但他相信,未來電動車與自駕車產業升級,對於先進製程的需求更高,且對晶片和運算力數量更多,會使台灣資通訊業者在這領域將有更大發揮空間。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