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硬體需要軟體驅動方可發揮效益
上回談到工業機器人逐漸在自動化產業中扮演要角,許多企業紛紛採用機器人協助生產流程。確實,許多尚處於工業3.0,甚至2.0階段的公司在展開智慧製造前,完善的自動化生產是必備的。當然,業者若僅是導入自動化設備,缺乏雲端數據及AI等技術的輔助,無法整合製造流程,這也不算達到智慧製造,關鍵就在於軟硬體的整合,沒有對應的軟體,再強大的設備也無用武之地。
因此,軟體的重要性在自動化產業中地位竄升,由於轉型時容易面臨新舊系統整合及人力職能重分配的陣痛期,除了資料需要搬移至新系統之外,相關人員也必須透過訓練獲得數位技能。在多數情況下,業者透過單一專案來衡量智慧製造的效益,雖然可以降低轉型的風險及成本支出,但如果欠缺完整的資料整合架構,前期的成果往往會成為後期發展的包袱,因此,許多自動化設備業者也開始發展軟體服務,以協助客戶轉型,甚至成為另類營收。
軟體在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角色越來越重。資料來源:台達電
國際大廠已在軟硬整合上先行佈局
國際上許多業者已經看上相關商機,結合多種智慧化技術,使其產品具備製程模擬、機台監控、機具管理、防碰、智慧化操作介面與應用軟體等功能,做成一站式解決方案。如Bosch以智慧化數控系統搭配驅動技術,增加客戶生產力與能源使用效率;SAP、Cisco與Grenzebach Maschinenbau公司合作,結合IoT與數據整合,將製程端(CNC加工、焊接)資料上雲端,進行程序分析與即時分析;單機、整線到智慧工廠,都是自動化業者善用軟體後能挖掘的市場商機。
Bosch的Rexroth自動化軟硬體解決方案。資料來源:Bosch
軟體發展為自動化業者下個機會
台灣的自動化業者規模雖不如國外,但在積累的領域知識與軟體整合經驗下也走出自己的道路。以盟立自動化而言,公司主要以自動化倉儲系統、機器人應用系統、產業控制器為主,爾後看準自動化在智慧製造中的商機,逐步整合軟體建立多種業別的解決方案,從傳產到半導體皆為其客戶。看準宅經濟的商機與掌握高階製程產能擴增的設備需求,公司持續強化自動化領域技術,並提高半導體廠商的服務深度,在打進台積電供應鏈後,往其上下游客戶拓展。
盟立自動化為產業代表性業者。資料來源:EZ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