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截自集團官網
需求端與供給面同時改變製造業生態
少量多樣、批量生產已是當前製造業的常態。社群與體驗式經濟的興起使消費者資訊透明化程度更高,連帶也帶動了「挑剔選貨,客製生產」的趨勢。產品從設計、生產、物流每個環節都影響消費者旅程的體驗,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正重新塑造製造業的樣貌:講求規模化的大量製造已逐漸被彈性生產替代,公司的營運重點變成「在地生產,遠端協作」。

台達電大力打造未來工廠。資料來源:台達電
五年轉型計畫背後是豐沛的生產歷練
台達電原以生產電視線圈與電子零組件起家,從代工出身歷經數十年的市場歷練後,目前已是規模80,000人、提供各種智慧製造/能源的解決方案的平台業者。事實上,自從工業4.0興起後,台達電在2016年開始推動集團轉型,多年的生產經驗使公司自動化能力相當熟稔,因此公司第一步從自家工廠開始,利用自身豐沛的場域,透過使用者的視角,結合營運科技(OT)、資訊科技(IT),與資料科技(DT)打造智慧工廠。
資料整合是公司轉型首要挑戰
在執行長鄭平、營運長張訓海,以及副總裁暨企業策略業務發展和聯盟總經理柯淑芬領軍下,公司展開轉型的長期抗戰。資料整合為公司首先面臨挑戰,格式與標準不一帶來推動速度的延遲,有鑑於此,公司特別成立「資訊標準委員會」,將散落在各事業群與部門的資料蒐集、梳理,在考量到龐大的資料量與分析需求後,公司與微軟合作,將文件資料,工廠參數、品管資訊、製程整合通通數位化,將資料搬上 Microsoft Azure 混合雲平台,提高轉型時的作業彈性。

賺取數據財是公司開展第二金流的良策。資料來源:鉅亨網
數據收入可望成為台達電第二金流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曾說:「硬體加值已經走到極致,接下來應是數位轉型階段,用軟體加值,數位轉型就像是用數據挖金礦、銀礦,企業不只省錢,更能賺錢。」,看出公司正式打造第二金流的決心,由於公司原本就具備工業自動產品生產經驗,搭配數位分身、人工智慧與雲端後,得以建立智慧工廠、虛擬製造、工業物聯網、戰情室等一系列解決方案,由賣設備轉為賣服務,往數據財邁進。

台達電打造5G工廠讓智慧生產更上一層樓。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耐心為所有業者轉型之本
「耐心」是台達轉型的關鍵心態,在工業4.0中,由於許多企業轉型困境為「口號4.0、生產3.0、心態2.0」的狀態,再導入預測性維護與AI前,工廠的革新仍為基本功,工控元件數位化、設備管理、資料上雲等一系列的基礎建設完成後,後方的各種加值技術才派得上用場。二十年過去了,透過一系列的轉型措施與深厚的生產經驗累積,公司更將智慧工廠與5G、AIoT結合,往智慧化生產更進一步,並規劃五年內將公司底下20多座工廠升級為5G工廠,拓展垂直領域商機。
附註
混合雲:混合雲一同時使用公有雲與私有雲平台,並讓兩者一起運作的使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