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截自集團官網
正好位在市場的風口浪尖上
上篇談到台達電從工廠轉型,歷經一番努力後,做到解決方案輸出,創造第二金流。這篇我們將談整體公司策略,其實對公司來說,數位只是工具,轉型才是目的,策略與目標才是公司必須重視的。如果我們把電動車、5G行動網路,雲端資料中心,以及自動化設備連成一張網,則這張網的中心便是台達電。由於垂直領域、美國基建,與ESG商機的爆發,台達電的三大主力:電源、自動化,與基礎設施服務,正好都站在當前產業的風口上,公司是怎麼做到的?

台達電打造電動車能源服務。資料來源:財訊
創新根源於研發:台達研究院
不論是能源、電動車或是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都有相當比重來自於研發中心的貢獻。台達的研究機構分為兩類:一般業務類的研發中心,以及開發前瞻技術的研究院。公司在全球有75座研發中心,擁有萬名研發工程師,著重在電動車能源、綠建築、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同時與台灣、美國、中國大陸多所大學產學合作,以培養博士級人才,以業務性質為主。而成立於2013年的台達研究院定位較不同,全球僅有三處,有別於業務導向的研發中心,台達研究院以開發前瞻技術為主要訴求,以AI、智聯網、服務模式創新為導向,著重在智慧製造與智慧健康領域研究。

台達研究院全球佈局概況。資料來源:台達電網站
事實上,台達研究院已成為公司主要創新來源,由於物聯網與AI講求生態系合作而非單打獨鬥,公司積極參與全球生態體系,不但跟全球知名大學共同技術研究與培育人才,同時也與政府、產業公協會和標準組織建構產業鏈。如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打造智慧學習解決方案;或提供面板、半導體和石化業者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看準亞洲區電動車成長性與製造區域化的趨勢,預計台達研究院會更積極參與地區性市場。

台達研究院為公司創新來源。資料來源:台達電
打入特斯拉供應鏈,邁入下個十年
若更細一步來看,打入特斯拉供應鏈應算是公司在自駕車佈局上的一大里程碑。國際大廠供應鏈對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塊大餅,加上環保議題火熱,節能、降耗、綠能是未來電動車發展趨勢,許多業者無不摩拳擦掌等待機會。除各種馬達外,車用充電器、電源控制中心、車內電流交換器、充電設備也成為公司發展主力。台達電能進入特斯拉供應鏈並非偶然,2010年,公司就已提供充電樁給特斯拉,爾後再逐步提供其他產品,台達的ICT技術與電源研發成果是特斯拉主要信任關鍵。從動力系統關鍵零組件,擴張至多類組件的整合,在切進垂直領域,似乎是公司策略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