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9 | 蔣曜宇
導演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講述了一個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扮演的中年退休特務,遭到有著自己年輕時期樣貌的複製人所追殺的故事。有趣的是,這個複製人並非替身所飾演,而是由電影特效(CGI)製作而成。
曾獲奧斯卡獎的電影特效公司DNEG創辦人保羅・富蘭克林(Paul Franklin)說,在高端視覺特效領域裡,要做出能呈現在電影上的擬真人像,每分鐘的成本可高達數百萬美元。但他也發現,過去幾年來,許多由特效公司提供的服務,都已出現在普通民眾智慧型手機裡的App了。
「雙子殺手中用到的技術,在接下來的10年內,必然會變得唾手可得。」富蘭克林表示。而作為視覺特效的一種應用,近年來逐漸普及化的Deepfake,很快地將成為人們手指滑一滑就能使用的技術。
Deepfake生成機制1: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
這項看似神奇的換臉招數,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Deepfake的生成一般會有兩種方法。一個叫做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另一個叫做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兩者都是AI深度學習的應用方式。
在自動編碼器中,你會將人臉A與人臉B,各自準備上百張以後,丟進一組叫「編碼器」的AI模型內。編碼器會搜集兩張臉相似的地方,並把它們壓縮成極小的數據。
這時,會有叫做「解碼器」的兩組不同AI模型,分別讀取這些極小的數據,重建出人臉A及人臉B。經過成百上千回的訓練,編碼器與解碼器會自行學習調整,重建出更精確的人臉。
訓練完後,就到了換臉的階段。這時只要故意將輸入的人臉用「錯誤」的解碼器重建,就能達成目的。
來源: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將壓縮後的人臉A用人臉B的解碼器重建時,由於壓縮時用的是同一個編碼器,兩張臉的共同特徵如五官位置的定位等資訊,會特別被強調。這樣一來,解碼器B就會利用人臉A的表情與五官定位,進行人臉B的重建,等於讓A的頭長出B的臉。
來源:數位時代/沈佑穎製作
另一種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方法GAN,則是由「生成網路」及「鑑別網路」兩組AI模型組成。GAN的運作方式,主要是透過這兩組模型相互拮抗、回饋,經過多輪訓練後,產出的圖片更為精準。
簡單比喻,生成網路就是一個贗品仿畫的大師,鑑別網路則顧名思義,是個鑑定家。仿畫大師要想辦法騙過鑑定家,鑑定家則要想辦法拆穿仿畫大師。仿畫大師會基由低維度的數據來合成圖片,而這張「假圖」則會交給鑑定家,由他來決定其真偽。
利用每一輪測驗提供的反饋,仿畫大師和鑑定家皆能進步,在下一輪產出更真實的合成圖片。
來源:數位時代/沈佑穎製作
用戶搶當電影主角,「移植人臉」應用商機無限
原理有些複雜,但大家用不著擔心。
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的互動設計師游俊彥表示,網路上的開源平台,有許多Deepfake的程式碼套件,而網友也循此推出了套裝軟體。只要桌機規格有達Intel i7四核心、配載GTX 970以上的顯示卡,等於一般繪圖設計師或遊戲玩家所需的配置,AI運算就跑得動。
游俊彥表示,透過FakeApp、DeepFaceLab等現成軟體與網路上的教學,要製作一個自己的Deepfake 影片,稱不上一件難事。「你只要用Full HD的解析度,捕捉目標素材人臉的各種角度、表情與嘴型,下載軟體後,前置作業就完成了,」他說,「FakeApp甚至還有UI(使用者介面)介面,方便用戶操作。」
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互動設計師游俊彥,示範如何製作DEEPFAKE影片。
來源:賀大新攝影
至於是否有更方便使用的App?2019年9月,中國曾推出了一款換臉App「ZAO」,用戶可以把自身面孔加疊到名人臉上,後來卻因為隱私授權疑慮,在上線3天後匆匆下架。但那短短3天內,ZAO直接登上Apple商店排行榜第一名,為了讓自己能取代熱門影集或電影裡的主角,用戶們紛紛上傳自拍照,引發熱烈討論。
ZAO雖然下架了,但「換臉」的商機,App開發商都看在眼底了。若相關法規的制定能讓隱私權有進一步的保障,那麼架上出現另一款Deepfake App,或許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林美欣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