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哪些企業入選?
每年,亞元雜誌《Asian Money》都會評選亞洲各國表現傑出企業,評比標準根據公司的投資人關係、營運團隊、財務狀況、CSR等面向進行評比,由亞洲的1,071位金融分析師、基金經理人、產業研究員擔任評審,2021年一共有190家企業入選。台灣獲選企業為台積電、聯發科、中華電信、長榮海運、中鋼、亞德客、晶碩光學、啟碁科技、國泰金控、台塑、統一、億豐、東陽、貿聯、富邦媒(MOMO),共15家企業入選,那麼可以從中看出什麼呢?
亮點一:富邦媒(非必需品類別)
在數位經濟時代中,網路與平台串起消費與生產供需兩端,雖然非製造業類別,但公司的營運模式卻值得讓想成為平台型的製造業者作為參考。富邦媒最大的特色為其倉儲物流系統,在少量多樣的需求下,「快」成為最大競爭優勢,公司除了北部物流中心外,也在全台打造量小型衛星倉儲,這些衛星倉庫可以快速及時供應附近需求,分散撿貨與出貨的壅塞程度,公司物流的終極目標為三小時送達任何地點,衛星倉庫的關鍵成功要素為精準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只有在資料科技與營運流程完整串連的前提下,貨物才能被安置在適當的衛星倉,降低物流成本,而分散式供貨中心才能成立。
圖、富邦媒在全台各地部署衛星倉儲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亮點二:聯發科(軟體&網路服務類別)
IC設計出身的聯發科向來都是硬體為主,為何被選上軟體&網路服務類別呢?原因可能在於公司近年來大力投入人工智慧運算技術開發,公司透過Burnout評測軟體,讓多個AI模型同時運作,而這背後仰賴大量軟體工程師支援,事實上,公司軟體工程師的數量,佔所有工程師的比例70%以上,具有1000位以上的軟體工程師,搭配Jenkins、Docker平台運行,具備相當強勢的軟體開發能力,整合至產品中,如5G晶片APU處理器,強化其運算能力,以應用在未來的拍照、影片、串流影音功能中。在軟體資產崛起的時代,專利、IP等也影響著企業無形資產競爭力,公司由於深耕手機晶片,未來可能也可以透過IP授權方式獲取第二金流。
圖、未來晶片需仰賴公司軟硬體整合能力 資料來源:udn
軟性實力成為製造業參考典範
數位經濟下,甚少有企業能靠單打獨鬥,以往單一技術實力的時代也逐漸過去,在經歷各種事件後,業者體認到平台模式與軟體實力為接下來數十年的大趨勢,業務形態、人才招募、行銷等方式勢必跟著做出調整,對固有營運模式帶來相當影響。從獲選企業可歸納出這些業者皆積極投入數位科技、調整組織型態、強化數據價值來因應時局,對台灣許多尚探索方向的業者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參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