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風險仍為企業首重之議題
根據近期KPMG發布的《2021 台灣CEO 前瞻大調查》指出,供應鏈風險仍為企業管理階層最擔憂之事,受訪者包含國內製造業、電信、生醫、投資、保險、消費零售等業者,對比全球業者調查結果,共通點為對於國家景氣發展」與「所屬產業前景」抱持樂觀態度,並且預期未來三年營收將持續成長,而國際供應鏈變遷、數位轉型、ESG、資安、人才佈局則是經營者們最關心的議題。
圖、台灣企業管理階層最在意的風險類別 資料來源:KPMG
透過併購與聯盟打造自身供應鏈體系
無論是最近的Walmart、P&G出貨受影響,或是美國加州兩大港口洛杉磯港 (Los Angeles) 與長堤港 (Long Beach) 的塞港問題,已看出全球供應鏈面臨的壓力有增無減。對比台灣的調查結果,有高達84%台灣CEO表示在疫後供應鏈的重組下企業面對極大壓力,新的供貨來源與技術的應用成為業者當前積極投入的解決之道,不過短期內許多業者依舊承壓。另外一種比較長遠的做法是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透過數位供應鏈的佈局與資訊夥伴共享的方式,建立信任的「區域鏈」。這種現象並非空談,32%的業者已開始透過併購、26%的企業透過策略聯盟方式開始佈局自身生產體系,期許能突破當前的供應鏈風險。
新興技術投資依舊影響企業科技佈局
觀看產業動態依舊延續數位轉型的潮流,2022年企業仍會加大技術投資,無論是提高營收、降低成本,或是規避風險,新興技術的資本支出熱潮仍然不減,在高科技研發、半導體製程、資安、智慧機械、AI等領域上依舊有強烈需求。KPMG的調查也指出,台灣企業對顛覆性技術態度也較亞太區,甚至全球來得高,並逐漸將之視為發展機會而非威脅。當然了,佈局資安領域也是業者重視的方向,近來數家製造業受到資安事件影響,無論是持續營運、混合工作模式、社交工程、假消息等面向,業者都應做好相關部署。
圖、台灣CEO對顛覆性技術接受度勝過其他地區 資料來源:KPMG
ESG:企業無法避免的必要之善
ESG在全球政府與企業大力推動下逐漸成形,如歐盟理事會於2021年6月通過《歐洲氣候法》,列入2050 年達成氣候中和的目標;微軟、蘋果等業者也公開宣示淨零碳排或碳中和;而碳稅的議題也促使許多傳統業者提前準備,避免未來營運受影響。以台灣來看,72%業者將永續發展列入營運重大議題中,並落實能源管理、空汙、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等議題,同時也開始關注員工身心健康、職業安全、人力資本等軟性價值,確實,在Y世代與Z世代崛起的時候,員工對工作價值的認同度不如以往,因此如何管理這些數位時代的人才對企業來說相當關鍵。而部分業者如台積電更將非財務性指標與經理人的薪酬機制連結,鼓勵經理人在扮演企業公民角色、實踐社會價值上更積極面對。可看出業者在ESG上從消極轉向積極,認同其為企業永續必要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