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線性經濟需轉為循環經濟模式
過往的經濟模式多為線性經濟,線性經濟大量使用能源又製造大量廢棄物,造成天然環境退化等問題,是破壞型的發展模式。線性經濟在壓低成本考量下,形成較長的供應鏈,集中型生產也為供應鏈的穩定帶來高風險。循環經濟可以打造具韌性、恢復力的經濟系統,創造優質工作機會,邁向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的永續成長。這特別和疫情後的綠色振興規劃息息相關。疫情暴露了全球經濟系統的脆弱,每個國家都在思考如何重建更能因應多重風險的韌性經濟,減少對進口資源的依賴性,具再生恢復力的循環經濟將扮演重要角色。對能源量仰賴進口、環境污染嚴重的台灣產業來說,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圖、台灣永續經濟可發展模式 資料來源:WBCSD
多方利害關係人管理是首要任務
而循環經濟的合作機制,建立在共同的系統性目標中,目的是提升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共同福祉。讓企業可以透過「產業共生」等策略,運用另個企業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增加資源能夠可循環運用的機會和效益; 甚至帶動產品價值鏈中更多利害關係人的合作。而「循環合作」機制,是從特定產業的角度來看資源循環的機會,包含產品或服務中每個生命週期階段相關的業者、使用者,以及能促成生產和消費文化改變的政府、客戶、媒體等利害相關人。事實上,利害關係人管理為啟動循環經濟的重要一步,對製造業而言,供應鏈合作與資訊揭露的透明度有助於業者間的信任合作。
圖、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有層次的啟動 資料來源:udn
循環經濟有賴政府與民間齊心合作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有層次的開始,從盤點需基本回收之資源,至延長產品壽命(增加產品生命週期),至產品智慧化,都是必經之路。如共享經濟的崛起可降低產品的生產數量,近一步減少廢棄物產生可能性。政府提出的六大戰略產業政策外,企業也可自發性加入相關組織,如由台積電、南亞塑膠、工研院等逾百家企業與機構共同宣示成立「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 」(Taiwan Circular Economy 100,簡稱TCE100),透過交流與協作,降低未來低碳經濟下的交易成本。
圖、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 資料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