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3D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屬於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其做法是以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透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又稱為積層製造機(Additive Manufacturing),列印材料早期以塑膠為主,當前則發展出金屬、陶瓷、透明玻璃材料。其最大特點為不受零組件結構的限制,可製造複雜的模型,效益為大幅縮短業者新產品的研發時間,提升市場進入(Go to Market)的速度。當前最大產業別為國防、消費性電子、汽車、航太、重工業等,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生醫、建築等行業,可說是當前通用、應用範圍全面的底層技術之一。
圖、3D列印技術產業鏈 資料來源:Money DJ
汽車產業為主要應用來源
根據國際市調機構IDC指出,預估至2022年,3D列印全球產值可達 227 億美元。Report Lineker也指出,2020至2027年,該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7.9%,以美國、中國以及日本和加拿大為主要市場。其中未來最大成長動能應來自於汽車產業,如透過列印輕材質車體降低車體重量,同時提升汽車整體效能與燃油效率。此外,備用零件囤積(庫存)對於汽車業者而言為相當不穩定之成本,汽車製造同時受終端需求與原物料波動影響,3D列印使用CAD軟體將所有的零組件設計轉為數位檔案,因而不需保留庫存。這些降本增效、減少能源耗損的生產方式被譽為永續製造的重要技術,BMW、福斯、賓利、MINI等汽車大廠紛紛導入3D列印,減少生產浪費。
圖、常用於汽車生產的3D列印材料 資料來源:Stratasys3D
台灣3D列印優勢分析
當前台灣3D列印是推動「工業4.0」及「數位製造」的關鍵技術之一,更是智慧機械創新的重要應用技術。國際業者通常是透過併購取得專利,發展設備、材料與製程,台灣強項則是以電子、生醫等應用面;同時,有別於國外以業者為主體,台灣除企業自行研發外,同時也仰賴學研單位(如成大、台科大、中正大學)與法人機構(工研院)積極投入相關的技術開發,從製程、設備、材料、軟體,發展金屬、高分子及生技醫療等高附加價值產業。不過,由於當前3D列印的材料與設備成本依舊高昂,如何讓技術規模化對業者而言仍是尚須克服的挑戰。
圖、台灣3D列印優勢分析 資料來源: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