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機短期內面臨營運環境挑戰
2021已經接近尾聲,對手工具業者來說又是個充滿挑戰的一年,缺料、缺櫃、缺工,同時鋼鐵、塑膠原料成本大幅漲價,加上匯兌損失,還有許多外籍移工短期內無法入台,缺人的因素也加劇業者困境,而這些狀況可能延續至2022年,過度漲價可能影響到貿易商的合作關係,接太多單可能受到原物料或是匯率價格影響獲利,短期內要解決實屬不易。
圖、台灣手工具產業產值名列世界前茅 資料來源:中央社
資料整合為手工具業者關鍵一步
由於手工具及金屬製品的生產特性為仰賴大量加工製程來完成,過去屬於高勞力密集的產業,台灣手工具業者有95%為中小企業,不若國外同業具備資金與規模化的優勢。近年來,面對少子化、少量多樣生產、高質精產製造,乃至新興國家業者競爭的挑戰下,業者著實思考轉型一途,透過數位工具提高業者反應速度,結合數位機械與自動化設備,提升工作效率與決策品質。
圖、數位工廠發展要素 資料來源:CTimes
以套筒扳手業者而言,由於套筒扳手品類多、加工程序長、產業委外比例高,加工程序多半以人力輸入製作單據,若透過智慧機上盒收集機台數據、品質異常明細、進出站資料,透過分析軟體予以改善,對於業者提高營運效能多半有所幫助。
聯盟協作為必要之舉
目前台灣手工具業者共有700多家,若加上協力廠商則有超過2,000家,為典型分工聚落型態,供應鏈碎片化與區域製造的議題也替業者帶來相當挑戰,而先不提數位人才,IT人才的缺乏也替業主轉型蒙上陰影。故此,聯盟打群架的方式應為手工具業者可能做法,面臨新興國家與中國大陸同業挑戰,台灣手工具廠商可結合政府資源與資服業者共同應對,讓每年創造逾千億產值,更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的產業繼續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