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當權的企業多為內需服務
在傳統社會結構下,許多企業的負責人以男性居多,女性多擔任財務要務,而非扛起企業經營大任。不過,在時代ESG浪潮推動下,台灣企業為女性負責人數逐年成長,截至2020年已達56萬家。以產業別來看,女性當家的企業多半以服務業為主,面向為消費端市場的比重還是偏多,且市場進入以內需市場為主,內銷比率高達91.3%,「內需服務業」為當前女性業主公司的經營樣態。
圖、女性業主企業數量逐年上升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長期發展、穩定財務為營運重點
2021年11月1日,《哈佛商業評論》公布「上市櫃女董事長20強」,調查對象包含橫跨各類產業,包括家族成員、創辦人、專業經理人,分布在半導體、電動車、自有品牌商品等各大行業中。獲選女性企業家包含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麗蓮、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綺帆、特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麗秋、巨大機械工業董事長杜綉珍、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高新明、震旦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蕙華等。在營運面上,女性領導人在提升公司韌性的作為時較為重視「設定策略及快速決策能力」和「人才」二項重點,多半講求的是長期發展,而非短期獲利的目標,這一部分也反映在財務策略上,許多女性業主偏好管好自家現金流,而不是大舉對外籌資。
圖、台灣第一份最佳女性CEO名單 資料來源:遠見
女性職場議題成為ESG焦點之一
同時,由台灣女董事協會發布《2021女性治理白皮書》指出,女性領導者普遍會對於ESG投入心力與資源。在ESG的浪潮下,全球已經將男女員工比例、董事男女比例、性騷擾事件數量等面向納入評估指標,許多供應鏈大廠也開始關注此議題,企業如何在兼顧營運同時培育新生代女性領導人、建立女力訓練機制、延攬女性內外部董事等,都是當前製造業者可以參考的議題。當然,這樣的結果是幾十、甚至上百年來的奮鬥而來,當職場平權議題常態化,不需特別被大幅報導時,也許才是真正成功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