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程倚華
「過去2年疫情之下,台灣展現無比韌性。」TiEA榮譽副理事長、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
在第四屆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aiwan Internet and E-Commerce Association,簡稱TiEA)會員大會上,他談到台灣產業接下來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簡立峰認為,在過去2年疫情之下,台灣展現了高度韌性。來源:蔡仁譯攝影
從烏俄戰爭看見數位轉型重要性,簡立峰:區域政治情勢成國際投資者考量重點
首先,簡立峰用烏俄戰爭在全球受到的關注,來談數位轉型的重要性。如今全球民眾對於烏俄戰爭的討論,已經不只侷限於飛彈、坦克車的這些傳統軍事佈局,也會注意到烏克蘭透過媒體、網紅在網路社群上的聲量,「那個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重要,這叫做戰爭的數位轉型。」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時代,區域性的烏俄戰爭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更讓兩岸關係情勢成為全球創投看台灣新創時的考量要素。「我們台灣正在數位轉型階段,而數位轉型不只是只有產業,也在全世界的戰爭、戰略裡頭。」簡立峰由烏俄戰爭,看見台灣現階段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以及對產業的影響。同時,烏俄戰爭的戰況影響國際輿情,也讓國際開始注意台灣與中國的政治關係。他分享自身經驗觀察,「我本週已經被3個人問過,如果台灣發生戰爭,一個新創公司該如何再站起來。」
簡立峰認為,軟硬體產業整合,是台灣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來源:程倚華攝影
科技產業面臨3大難題,台灣怎麼解?
除了國際政治情勢之外,簡立峰也指出現今台灣產業面臨的3大難題:少子化帶來的人口斷崖、中文為主成為數位孤島、以及軟硬整合實力。
根據內政部數據指出,2021年台灣的新生兒人口僅15.3萬,創歷史新低,並且連續兩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在未來30年,每年新生兒可能僅有5萬人。「就算所有人都去念電機系,也不能滿足台灣的資通訊產業。」
面對這樣的狀況,簡立峰認為可以參考芬蘭經驗,「芬蘭30年來每年出生人口不超過5萬,但卻有Nokia,曾經跟台積電一樣大規模,後來也把這樣的動能變成很多新創。」他認為,芬蘭多是屬於知識型產業,員工薪水高,進而帶動內需市場。但台灣是否能走向這樣的情勢,「最重要的是人才要進得來、出得去。」因此,台灣要如何串連周邊國家的人才,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另一方面,台灣多數人使用中文,但最大的中文市場中國在文化上、網路政策上都與台灣不盡相同,因此台灣的數位創新能力對於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低。然而,過去10年來東南亞、東北亞的網路使用人口大增,應將台灣發展成中、英語雙語國家,放眼東亞市場。
最後,應加強軟硬體產業整合,增加傳統產業與創新產業之間的交集。「過去我們的硬體(產業)多是代工,不是市場角度,但軟體更容易接近市場。」像是智慧醫療、能源產業都是未來台灣軟硬整合的重要市場。「數位新創相對容易出海,也可以帶動整體產業出去。」他這樣期許。
責任編輯:侯品如
文章來源: 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