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晴安
中美太陽能設備貿易爭議。圖片來源: 工商時報
美國商務部28日公布文件顯示,計畫對中國太陽能設備生產商展開為期一年的調查,以釐清相關中企是否於東南亞四個國家部署生產業務,藉此規避美國所課徵的懲罰性關稅。然而,此舉卻引發美國業內人士反對聲浪。
路透報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於2017年9月提出,美國太陽能業者不敵中國大量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組競爭,導致當地業者深受其害。根據「201條款」,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核准下,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面板相關產品實施為期四年的關稅配額,若進口超過限制數量,將加徵關稅。
位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商Auxin Solar於2022年稍早指出,中國太陽能業者將生產業務移轉至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以避免支付美國對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所徵收的關稅,因此要求美國商務部對太陽能相關中企進行調查。
美國商務部採納Auxin提出的證明並指出,於東南亞營運的太陽能企業為中國大型製造商的子公司,若其產品屬於中國製造,將適用美國的反補貼和反傾銷稅務課徵範圍。美國商務部預計為此展開為期一年的調查,且將於150天內公布初步裁決。
價格低廉的亞洲製造太陽能面板在能源市場占有主導地位,美國商務部的最新行動,恐使亞洲進口零件成本增高,加劇美國業者壓力,引發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SEIA)不滿,大力反對官方接受個別企業的請願。
太陽能行業協會主席賀珀(Abigail Ross Hopper)聲明指出,太陽能價格不斷攀升、項目延遲和取消不斷增加之際,商務部的錯誤決策將對美國的太陽能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賀珀強調,這僅考量一家企業的利益,但將導致太陽能市場波動並增加消費者用電成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9日表示,呼籲美國停止對中企無理打壓,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企的正當合法權益。
文章來源: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