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文/唐子晴
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出的這一句話,如今儼然成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籠罩下的至理名言。
美國聯準會(Fed)於2021年4月發布報告顯示,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美國共有10~20萬家公司倒閉,細數疫情最猖狂的12個月(2020月3月至2021年2月),倒閉的企業數量,相比過去增加至少25%。
儘管數字怵目驚心,卻已比疫情爆發最初的預測樂觀許多;而經過了這一場猝不及防的試煉,全球商業地貌已然重新洗牌。
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無疑幸運許多。當2020年成為自金融海嘯以來經濟最慘澹的一年,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萎縮3.3%,台灣卻是和中國並列「唯二」逆勢成長的國家,台股甚至頻頻突破新高,也讓倖存的台灣企業在局勢動盪之際,有餘裕調整體質和步伐,迎來史上最戲劇化,卻也最美好的一年。
「這一波疫情和局勢,讓台灣企業『長大』了。下一波,企業要努力往『偉大』走,往『永續經營』發展,不再是只看『短期利益』。」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說。
《數位時代》繼去年首度製作高價值企業排行榜,今年再度企畫「2020台灣高價值企業100強」,聚焦15個產業,從1,121家上市櫃公司中,先挑出在2020年「營收超過10億元」,且「近3年營收複合成長率為正數」的公司;再從中依據「市值」、「營收成長率」、「稅後淨利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這4項財務指標,進行加權計算、排名,最終篩選出100家企業。
與上次調查(統計2019年財報、2020年出刊)有所不同的是,本次調查將原本的「營收」指標,改為更貼近市場動態的「市值」,並調整了指標加權比重:市值占30%、營收成長率和稅後淨利率各為25%、股東權益報酬率則為20%。
巴菲特也看重,市值成評判企業價值指標
在疫情衝擊和中美貿易戰的夾縫中,誰是韌性十足的高價值企業?
素有「股神」之稱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董事長巴菲特在今年5月的股東會上,提及了1989年全球市值前20大的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IBM、日本興業銀行(現為瑞穗金融集團)、住友銀行等。
時隔32年,曾經的Top 20沒有一家仍在榜上,取而代之的是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特斯拉(Tesla)、台積電等。
巴菲特指出,很難挑選股票市場上的長期贏家,譬如在1903年時,美國有2000多家汽車公司,儘管從那時起,汽車改變了整個美國,但後來幾乎所有公司都失敗了。 圖 / flickr cc by Fortune Live Media
市值,是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認同程度,數字愈高,代表市場愈相信它未來的成長空間。
在上一屆榜單中,高居榜首的是全球光學鏡頭大廠,也是蟬聯台灣股王寶座多年的大立光,但在本次排名中卻一舉跌至79名。在這次榜單中,大立光市值4,305.89億元(編按:採2021年3月31日股價計算),但在2019年,其市值一度達6,000億元。
大立光旗下的兩大客戶是蘋果和華為,其中強打拍照性能的華為,更是大立光「高階鏡頭」最大出貨對象,約占2~3成營收。然而,2020年9月美國祭出的「華為禁令」正式生效後,其供應鏈連帶遭殃。華為產生的訂單缺口,也沒有其他品牌可以填補,造成大立光股價一路從去年初約5,000元,跌至年底約3,000元。截至5月20日截稿前,大立光股價以2,890元收盤,不敵矽力杰的2,965元,被奪下股王寶座。
「市值的確可以檢測出一些過去的明星,現在似乎失去了光環。」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
2020年,iPhone 12開始採用玉晶光的7P鏡頭,使得玉晶光地位躍升,和大立光一樣都成了iPhone鏡頭的主力供應商。 圖 / 截圖Twitter
2020重擊全球經濟,科技讓台灣反轉局面
除了市值之外,本次調查使用的評量指標還包括:營收成長率,若單年表現優異,代表產業及經營的產品處於上升趨勢;稅後淨利率,可窺探一間公司最終獲利能力,數值愈高代表經營有成,該公司也有一定的附加價值及競爭力;股東權益報酬率,即企業為股東創造的收益,也是經營團隊在風險考量下的績效表現。
回首2020年,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無疑是衝擊全球環境的兩顆重磅彈。
截至目前,美國因疫情致死人數逼近60萬人、超過越戰與韓戰的死亡人數總和,甚至印度平均一天確診人數超過40萬。即便台灣如今面臨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但在2020一整年仍控制得宜、總確診人數不超過800例,當全球工廠紛紛停工斷鏈,台灣卻能一如往常地運轉,甚至反轉局面、搶奪商機。
中美貿易戰讓中國無法再取得美國先進技術,台灣因此成了「次要選擇」,供應範圍和訂單逐步擴大,當全球工廠紛紛停工斷鏈,台灣卻能一如往常地運轉,甚至反轉局面、搶奪商機。 圖 /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隨著中美貿易戰一發不可收拾,兩大陣營展開科技角力、互相防堵,中國無法再取得美國先進技術,台灣因此成了「次要選擇」,供應範圍和訂單反倒逐步擴大。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指出,「很多台商在台灣和中國都有設廠,只要把產能調配一下就好了,在中國做的賣中國、在台灣做的賣美國。」
再加上疫情加速了人類對科技的需求,包括WFH(work from home,居家辦公)、遠距教學、5G手機、線上遊戲、網路購物等,而電子產品和電子零組件原本就是台灣強項。
「這些名次比較靠前的公司,一直都穩穩地固守好本業,當時間到了、市場來了,才可以馬上抓住機會。」李鎮宇說。
是趨勢還是曇花一現?高價值企業3類型
劉鏡清則從不同角度解讀,將榜單上的企業區分成3個類型。第一類是占大多數的「被動性成長」:當前端和終端銷售起飛,就跟著成長;反之,則一同下墜。第1名的祥碩科技,近年來成功打入AMD(超微)供應鏈,也成為祥碩最大客戶,當 AMD CPU 市占愈發追上 Intel,祥碩也跟著一飛沖天。
第二個類型是「大勢所趨」,就算沒有疫情也會成長,只是快或慢。在上屆和本次調查中,同樣位居第二的鈊象電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宅經濟」的推波助瀾下,尼爾森公司旗下數據網站Superdata統計,2020年全球遊戲與互動媒體市場較去年成長12%。本次調查中,文化創意產業僅3家入榜,除了主打博弈遊戲的鈊象之外,還包括宇峻奧汀、智冠科技。
圖 /數位時代
至於位居11名、主掌電源IC設計的矽力杰,代表的是另一波「大勢」:當智慧型手機從4G往5G邁進,因為耗能大,所需電源IC從1顆增加至3顆,營運自然也推向高點。
最後一類,則是因疫情而「一時興起」的生意,要長期保持高成長,難度很高。「因為WFH,筆電本來就該換了,現在只是提早了;一直坐在家裡,連窗簾也跟著一起換,但未來還要換嗎?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是被提前了!」劉鏡清表示。
攤開榜單,表現最搶眼的產業,就是半導體公司,從去年入選的26家增加至44家。
台灣半導體史上最好1年、台積電獨步武林
2020年,台灣半導體總產值躍升全球第2,並突破3兆元,位居榜單季軍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市值也超過15兆元新台幣,擠進全球市值前10高企業,2021年甚至一度贏過波克夏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8高。
「2020年半導體幾乎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李鎮宇笑說。而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好成績的背後,象徵各行各業電子化需求暢旺,2021年台灣半導體只會更好。
然而,從榜單也可一窺15個產業在大局勢下的「興盛衰敗」。
當WFH周邊設備、體溫感測、各式螢幕裝置、宅經濟成為日常需求,帶動了其他電子業、電腦及周邊設備、光電、文化創意、半導體成為平均營收成長率最高的5大產業,最高成長幅度達70%;PC大廠微星、技嘉也首次入榜。
圖 /數位時代
不難想見,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觀光事業,上一屆有4家上榜,本次卻無一入榜。而受到景氣和政策影響,以及苦於晶片短缺的汽車工業,上一屆原有5家企業擠進百大,這一回也全都跌出榜單。
值得一提的是,15個產業、共計1,121家上市櫃公司,在2020年合力賺進2.04兆元,其中45%是由本次調查的百強企業貢獻;這一比重和2019年的63%相比下滑,也顯示2020年台灣總體經濟表現佳,倖存下來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賺錢,而非只靠優等生支撐。
經過2020年的檢驗,台灣企業大抵可為自己的「應對能力」,打上不錯的成績。「很少企業碰到突發事件後1~2個月內就轉變,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劉鏡清指出。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疫情讓台灣企業『長大』了。下一波,企業要努力往『偉大』走,往『永續經營』發展,不再是只看『短期利益』。」 圖/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像是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去年以16.2億元買下機器設備,出租給下游代工廠力積電,不但協助代工廠緩解採購設備的資金壓力,也解決IC設計業者沒有晶圓廠的問題,以備晶圓代工產能不足的不時之需。「這算是相當罕見,國外看起來甚至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李鎮宇說道。
當非常態成為了新常態,不管是疫情紅利、貿易戰商機,都會一點一點消退。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外銷訂單在2020年成長10.13%,但2021年第1季和2020年第4季相比(2020年第1季受疫情衝擊大、市場還未回溫),已衰退了12%。
2020年,是台灣企業的魔幻時刻,在夾縫中、逆勢裡成長。經過變動的衝擊和洗禮,企業在迎向未來時,應該更深入省思如何強化自身的風險控管能力,以及員工、投資人的向心力,在下次危機來襲時才能有餘裕並有韌性地通過考驗。
責任編輯:林美欣、張庭銉
(文章出處:數位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