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研發出「我視AI魚缸」,以AI辨識技術,分別精準判斷遊客的視線方向及魚缸水族生物,同時支援十種以上手勢行為辨識。圖片來源:工研院。
新冠疫情帶動許多非接觸商機,也為許多面板廠帶來升級轉型的機會,包括非接觸式互動、元宇宙商機、甚至車用軟硬整合電子等創新應用,都已逐漸實現在你我生活中。今年的台灣智慧顯示年度大會「Touch Taiwan」就以「The Future 跨域整合.顯示未來」為主題,各家業者紛紛端出最新顯示科技。
根據統計,台灣顯示科技在2021年上下游產值合計高達1.7兆元,約占GDP的7.8%,僅次於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第二大顯示面板供應國。隨著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全球顯示器產品唯有跨域、跨業整合才能創造新體驗,拓展智慧移動、智慧零售、智慧育樂、智慧醫療四大場域的創新應用,打造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與服務模式。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統計,潛在的智慧顯示應用商機到2027年將達每年1,700億美元;在AIoT和5G助攻下,各式各樣多元的顯示器應用已展現在生活之中,包括生活娛樂、智慧購物或智慧交通,都有許多有創意的嶄新科技與應用。
工研院在2022年Touch Taiwan展中秀出30多項多元應用;其中全球首創的「我視AI魚缸」,開發之初就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先由海科館研究人員提供數百張魚類圖像,團隊再利用AI技術,整合各種光線折射和水中景物,最終生成上萬張圖資,魚隻辨識的準確率高達98%,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魚類辨識技術。
「我視AI魚缸」結合視線與AI辨識技術,透過水族箱前鏡頭偵測遊客視線,大小朋友站在水族箱前,只要目光轉動,水族箱前的透明顯示器便會立即跳出目標魚隻的介紹資訊。系統還支援十種以上的手勢辨識,只要變換手勢,也能看到相對應的魚類資訊,像是比出2,可以看到條紋蓋刺魚;比出5可看到三點阿波魚,直覺式互動體驗,讓看展更加生動有趣,也能紓解導覽人力不足的問題。這項創新技術獲得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頒發的「智慧顯示應用大賞」之「智慧育樂獎」肯定。
還有工研院研發的「雙人虛實互動智慧窗」,以「高透明觸控顯示」結合「動態物件辨識」與「指向互動技術」,消費者逛街購物時,只要輕點櫥窗內的商品,相關資訊就會呈現在櫥窗上,讓展示櫥窗成為超級銷售員,創造即點即顯得互動體驗。
顯示器也應用在觀光巴士上,景點說明可直接秀在車窗上,非常直覺方便。透過工研院研發的「抗暈眩資訊顯示技術」,將車窗換成透明顯示器,透過整合景物的GPS座標定位,與乘客的視線追蹤,即時在螢幕上提供正確的導覽資訊。這項技術更有全球首創的「抗暈眩」特色,為了解決乘客在晃動車上看文字可能暈車的問題,特別和長庚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合作,開發出專利的抗暈眩水平參考圖像。設計由許多立體小方塊組成的虛線,跟著車體晃動而上下移動或旋轉,讓大腦能夠理解與窗外地平線相對位置變化,藉此防暈。
去年開始邁入元宇宙時代,虛實融合的AR眼鏡被視為通往元宇宙的重要終端。但現有的顯示器如LCD、OLED解析度雖夠,卻無法實現更高亮度,一旦走出戶外,在太陽光照射下,清晰度會大打折扣。此時具高亮度、高效率特性的Micro LED,因能隨戶外環境光調控亮度,就成為下世代元宇宙的關鍵顯示技術。
工研院研發全球第一個應用於AR眼鏡的「全彩Micro LED微型顯示器」,擁有高解析、高亮度、低功耗、體積小的特性,整個顯示模組不到1平方公分,適合應用在輕量化的AR眼鏡上,在相同功耗下,亮度是OLED面板的30倍以上。Micro LED應用在微型顯示模組上,大小只有4微米左右,但當LED微縮到這麼小的尺寸時,就會遇到效能的極限值,比起數10微米的LED來說,效能只有四分之一不到。
由於顯示器是由紅藍綠三個顏色組成,傳統LED技術在藍色成熟度最高,因此團隊以單色藍光Micro LED,搭配綠色和紅色的量子點(QD)光色轉換技術,成功實現全彩又兼顧效能的微型顯示模組。目前這項技術正與國內AR穿戴裝置廠商攜手研發中,實際將顯示器放在AR眼鏡上,未來也可結合眼球追蹤等周邊感測裝置,為智慧眼鏡創造更多功能和輕薄的互動穿戴體驗。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