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數位專欄
- 疫後推升自動化商機 台灣產業能否「上車」成升級關鍵
疫後推升自動化商機 台灣產業能否「上車」成升級關鍵
作者:李墨
出處:ivendor科技聯盟
焦點整理
隨著工業4.0的全球化熱潮以及疫後人力作業模式轉變,自動化機械乃至智慧製造的市場規模持續看漲,台灣擁有技術優勢,但國內市場接受度與人才庫仍有不足,若能逐步克服障礙,這股風潮或成台灣產業升級關鍵。
ivendor產業分析師 李墨
一、趨勢加時勢推升自動化商機
工業4.0是近年全球製造業轉型的主旋律,更帶動自動化機械與智慧製造商機看漲,有兩大因素推動這股商機,分別是市場競爭結構的轉變,以及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工業4.0推動製造業的大規模轉型,自動化是轉型的關鍵之一,隨著產品複雜度愈來愈高,當前產業早已跳脫對「體力勞動自動化」的需求,進階提升到資訊處理與決策的自動化,以台灣的半導體業來說,台積電等大廠早已嗅得趨勢,12吋廠已採用全自動化製造,並往智慧製造之路邁進。
其次是疫情加速產業轉型進程,近年全球受疫情影響,整體勞動市場缺工嚴重,也讓產業意識到自動化製造的迫切需求,像是主導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日本、瑞士與德國接單量均大增,工研院便指出,台灣疫後人力作業模式的改變,將是各產業導入自動化與智慧製造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 集邦科技
二、台灣自動化製造的優勢與瓶頸
在自動化與智慧製造商機中,台灣的優勢在於厚實的技術基礎,但若要進一步發展,仍有問題需要克服,首先在於國內市場對智慧製造接受度仍不足,根據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指出,台灣出口產品仍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像是機械金屬加工、紡織與電子產品等產業,均高度依賴人力,加上國內中小企業缺乏引入數位科技的資金與知識,導致台灣自動化廠商在智慧解決方案上,缺乏技術實證環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調查,台廠在智慧製造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為AI系統的整合技術、機台設備的數位化以及資通訊技術的人才有所不足,雖然台灣製造業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已經行之有年,但智慧製造進一步需要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高階機器人技術以及高速網路,台灣如何把自動化製程的knowhow與AI相結合,並藉由數據整合提高資料應用性,同時培養網路通訊、演算法等領域人才,為產業升級一大關鍵。
圖片來源: 經濟日報
三、政府推出輔導措施,避免台灣智慧製造只能求外援
政府大型產業升級規劃「5+2產業創新計畫」中,便包括智慧機械項目,近年針對企業接受度與人才培育不足的問題,政府也陸續推出輔導政策,像是經濟部去年實施「智慧機械產業接軌國際推動計畫」,提供補助款給有心投入智慧製造的業者,就人才培育方面,經濟部工業局與科技部也輔導相關單位建立培訓中心,之所以政府如此投入,原因在於國際市場環境變遷快速,若發展不及,未來企業若有自動化需求,將只能尋求外來廠商推出的方案。
總結來說,在工業4.0的浪潮下,加上疫情催生人力模式的改變,自動化機械乃至智慧製造將創造更多市場價值,而台灣在雄厚的技術基礎之上,若能進一步推動國內市場接受度,以及加強人才培育,將能促成自動化機械業的產值成長,並讓整體產業接軌國際。
相關文章
一台特斯拉要用8顆光學鏡頭!自駕新創Tier IV與佳能合作推出Level 4系統
金價收跌1% 受美元和美債殖利率上漲拖累 油價也收黑
馬斯克不放棄買推特!稱已備妥銀彈465億美元,社群巨頭怎麼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