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數位專欄
- 高效人機協作解決方案 原見精機為機器人穿上「安全鎧甲」
高效人機協作解決方案 原見精機為機器人穿上「安全鎧甲」
作者:StarFab
出處:StarFab
焦點整理
機器人時代來臨,從工廠到餐廳、遊樂場等越來越多場合都能看到它們的蹤跡,在人與機器人間距急速縮短的情況下,如何同時確保兩者的安全?
由工研院獨立而出的台灣新創「原見精機」,透過感測技術與機器人的結合,提供更安全、靈活且彈性的人機協作解方!
此次很榮幸邀請到原見精機 蘇瑞堯 博士 與 劉昌和 總經理 與我們一同探究研發機器人安全皮膚的心路歷程。
圖片來源:StarFab提供
機器人傷人事件又現 安全性日漸重視
近期在俄羅斯發生的西洋棋機器人傷人事件,讓機器人安全議題再度甚囂塵上,人工智慧技術的妥善運用及機器人安全距離偵測,成為重要課題。
「市面上大部分的機器人都會有一個緊急停止的按鈕,按了才會停止動作,而原見精機做的就是把這個按鈕延伸到機器人的表面,讓它們偵測到危險就會自動停止動作,盡可能降低意外的產生。」— 原見精機 蘇瑞堯 博士 表示。
原見精機致力於替不具備感覺的機器加上「觸覺」,為機器設備開拓新紀元!原見精機提供不受電磁與無線電頻率干擾的「安全皮膚模組」,讓機器人能更靈敏的判斷停機時刻,創新獨特的技術讓人機協作具備更多應用可能,加上其安裝快速、維護簡易,且具備完善的撞擊測試、安全報告及相關認證,讓許多國際品牌如:ABB、EPSON、FANUC、KAWASAKI、KUKA、MITSUBISHI ELECTRIC, YAMAHA …等紛紛與其合作。
圖片來源: StarFab提供
打破「無人工廠」觀念 人機協作開創製造業新趨勢
「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迷思說機器人在『取代』人力,其實剛好相反,是機器人在『填補』人力、做人類已經不想做的事。」—原見精機 蘇瑞堯 博士 表示。
過去所理解的自動化是把人和機器人用柵欄隔開,也就是所謂的「關燈工廠(無人工廠)」,以避免機器導致人發生意外。然而在工業4.0後,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成為製造高價值產品的主流,機械設備和產線調整得越來越頻繁、彈性,全機器人規模生產的關燈工廠已無法符合需求;同時企業ESG概念日漸提升,危險枯燥的工作也越來越難找到應徵者;如何妥善的把人跟機器人配置在同一個空間、各自扮演擅長的角色,成為熱門議題。
「五年前我們去調查機器人原廠對機器人觸覺的規劃時,非常挫折,幾乎所有的原廠都跟我們說機器人不需要皮膚、機器人與人不可能一起工作。但原見始終堅信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創新機會,隨著趨勢的轉變、當人機協作需求增加,原見的技術相較於其他剛進入這市場的公司更為成熟,業主自然更傾向與我們合作。」—原見精機 蘇瑞堯 博士 表示。
原見精機從機器人製造主流國家-日本、歐洲打入,找出彼此擅長的技術進行整合,在前裝市場協助原廠打造次世代機器人、並於後裝市場與系統整合業者合作升級應用,目前以成功與許多國際機器人大廠合作。
擺脫成本導向 台灣製造業的下一步
「台灣的產業始終面臨一個危機:因過往我們製造的樣態都是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專業代工),別人委託怎麼做、就怎麼做,因此台灣多數製造業者皆以成本作主要考量,對於無法立即產生營收的新裝置,導入意願甚低。」—原見精機 蘇博士 與 劉昌和 總經理 表示
長期處於保守做法,相較於對新技術保持開放心態的歐美,台灣許多產品往往會失去競爭先機,甚至多數製造業者是看到國外已成功採用、才願意跟進導入,但這時解決方案的價值也相對提升,「因此與其他新創從台灣出發、再走到國際相反,我們只能選擇從國外打回國內,也就是從所謂的after marketing走到before marketing。」劉昌和 總經理 說道。
產業在前進的同時,勢必會遇到不同的難題,如近年許多國際大廠紛紛面臨淨零排放的挑戰、更衝擊整個台灣製造業,而這時若是能與擁有創新技術的新創公司合作,往往更快速的解決產業難題,化危機為轉機。
相關文章
經濟部率 14 家新創前進 CES,起而行傳捷報獲美廠訂單
創新不見得要找顧門! 公司內部的創業家你找到了嗎?
太陽能、電動車全遭血洗!陸廠究竟多可怕 台泥董秀1數據 謝金河嚇:3龍頭台廠難脫身
TASS2023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22日盛大開幕 產官學研齊力 邁向淨零之道
機械、工具機業亂世再起?為何訂單滿手卻恐賺少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