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機器人在全球疫情爆發後開始部署,能夠協助人類執行簡單卻高重複性的任務,也因擁有水平移動的能力,可代替人類搬運與巡檢,進而讓生活和工作空間的人流密集程度降低,增加社交距離並減少疫情傳染風險。
服務型機器人主要用在清潔消毒、體溫量測與巡檢,以及餐飲、雜貨和物品搬運等應用,優先導入的業種和場域有大樓物業、醫療機構、餐飲零售、機場及部分觀光旅宿等,並在實際運用後逐步修改相關技術,讓移動、環境感知、避開障礙物和運送搬運等的能力有所提升,驗證應用的實用性。
導入實際場域後,其用於防疫、搬運與巡檢的效果佳,能透過多台機器人交互輪替運作、充電來實現全天候運作,也能有效緩解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各國政府開始增加產業政策力道,期望加速服務型機器人落實到更多的服務業應用之中。
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超過29.1%,更希望透過機器人或自動化解決方案,改善勞動人力不足困境。日本規劃服務型機器人相關政策時,會綜合考量測試場域和城鄉均衡,讓機器人在特定環境測試,進而取得實際運作數據,作為標準制定和建議的參考。其他室外移動或可載人的無人運具方面,會鼓勵廠商到偏鄉進行測試,進而活絡或振興地方經濟。
日本在疫情前就開始設置測試場域,2017年成立「公益財團法人福島創新海岸計劃推進機構」,主責福島機器人試驗場域,用以試驗陸海空域機器人,讓廠商能夠評估機器人在防風、防水、防霧、防塵、水壓、溫度、振動通訊功能等性能。
疫情爆發後,日本在2021年核定讓低速、小型服務型機器人進行道路行駛,試驗遠距控制和部分自主的貨品配送。2022年有開發自主配送服務的廠商成立「社團法人機器人配送協會」,規劃建立相關安全標準制定與認證結構,如電梯標準的建構。國會在2022年4月通過《道路交通法》修正案,允許Level 4自動駕駛車在特定條件下,在公共道路行駛,2023年4月實現上路,逐步鬆綁服務型機器人或自主移動載具在公共道路行駛的規範。
日本2020年攜手民間保險業者,展開保險損害賠償的「自動駕駛機器人專用保險試驗」,試驗多種風險應對,如自主駕駛或遠距操控造成的「運行風險」、配送貨物受損的「補償」、廣泛的「業務風險」等,透過完善保險結構以促進機器人部署。
南韓2023年初修訂《道路交通法》,並將制定相關施行條例,南韓業界相當期待能在使用和測試領域取得相關資源,據以獲得充足的運作資料和基礎建設,讓送貨機器人等在內的新式移動服務更普及。
服務型機器人在南韓商業化已四年,隨著機器人導入市場的速度加速,二手機器人交易正蓬勃發展。目前整體的服務型機器人運行量有數千台,但也對三、四年前導入的第一代機種產生替換需求。
疫情過程確認了服務型機器人的實用性,市場也存在真實需求,特別是大樓物業、醫療機構、餐飲零售、機場及部分觀光旅宿等優先導入的場域業者,本身存在人力不足的問題,疫後復甦也讓人力不足的困境浮現,若能導入機器人作為送餐、送貨、與人協作並且能跨樓層移動,將有機會改善問題、提升生產力和服務品質。
完善相關導入的生態系、法規和保險機制也是重要議題,包含當物品在運送時損壞或撞到人的責任歸屬,以及需要跨樓層、跨室內外移動時的標準對接,甚至是產生替換、維修時所需要的交易平台等,是服務型機器人進入生活環境需要面對的議題。(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