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台達研發全球化搶印中工程師。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大陸內需止跌回穩,物聯網大廠研華科技公布第3季度B/B值,中國大陸市場首度回到1.1,創一年來新高,為滿足中國大陸內需用在地零件要求,已成立「China for China」專案,台達電(2308)也看好中國大陸電動車「換電」商機,正善用中國杭州及武漢人才做產品設計與製程工程,中國大陸正從世界工廠角色搖身一遍成為研發跟內需重鎮。
中國大陸2023年經濟成長不振,是全球表現最弱的市場之一,研華(2395)前3季度營收中來自中國大陸市場比例約2成,受製造業外移,當地工廠自動化需求疲弱影響,正面消息是,第3季度研華的中國大陸B/B值已經回升至1.1,創今年新高,反而是歐美市場接單走跌比第2季下滑,受此影響,研華估第3~4季度業績相近,為今年谷底,2024年首季回不回神也還需要觀察。
研華表示,今年業績最差就是中國,但2024年預期會回升,中國接單不確定性高,雖然沒有掉大客戶,但客戶延後拉貨及延後下單的現象明顯,不過也有很多新開案正在進行。
研華表示,中國市場現在是「降階消費」,有消費信心危機,會採購消費性主機板或二手產品隨便兜出一套系統應急,過去研華主打高階市場,現在也會設計「中國芯」產品,大量使用當地的面板、中國芯、快閃記憶體滿足當地中低階需求。
研華表示,研華2014年就已成立昆山研發團隊執行「China for China」計畫,這個決策比貿易戰更早,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內需開發特規產品,目前昆山有200多人,西安100多人,合計300多人投入產品開發。
由於中美貿易禁令越來越嚴格,尤其是AI應用部分,使得中國大陸市場現在新開的案子幾乎都是用當地AI晶片,包括RISC及X86平台都有,政府標案更要求用中國晶片,「開的案子真不少!未來中國芯比例會越來越多。」研華說。
中國目前是研華營收2成的市場,公司觀察第3季度有急單,第4季再好一些,但因為還沒有整體轉好跡象,2024年仍需要觀察。
台達電積極發展電動車,也觀察到中國大陸的換電系統正在快速成熟化。台達表示仍規劃中國大陸工廠產值長期會占全球產能配置50%以上,但中國大陸人才更是重要資產,今年底武漢研究中心將完工,另在杭州也有研發據點,內需市場貢獻比率僅10~15%,並不高,台達電表示今年中國大陸工業自動化訂單能見度不高,但長期仍十分看好智慧製造需求,另一個長期看好會發展的是換電。
台達電表示,中國大陸很多車廠都推出換電車,換電車的換電速度必須快,現在大概1分鐘就能完成,加上開車進去到出來總計3~5分鐘完成,所以必須有快充,且各據點有足夠備援電池,目前看到中國大陸一個換電站會有60顆電池,大概3~5分鐘換一輛,故電池也需5分鐘就能充飽,相關技術挑戰極高。
台達電表示,若中國大陸的換電模式普及,由於換電只要1分鐘,未來城市汽車的電池容量可以砍半,不需要大電池系統,汽車成本自然也可以降低。
台達電也積極善用中國大陸人才優勢,在當地聘僱許多工程人員,董事長海英俊誇獎當地員工素質高,表示中國大陸工程人員在產品設計或者製程工程上都展現極佳統合能力,使產品在地生產的成本比泰國或東南亞都低,故對台達電而言中國大陸人才是重要資產。
由於台灣少子化,理工人才稀缺,科技大廠紛紛出海搶人才,台達電在泰國也設立研發中心,印度班加羅爾也設立軟體研發中心,在美國及歐洲也計畫加強在地研發力,「台灣人才越來越難找,念理工的人變少,科技業之間彼此人才搶得太厲害,因此未來全球化多角化除製造,我們也會廣設研發中心。」他說。
研華也同樣將研發據點延伸到海外,除中國大陸有在地研發團隊開中國芯專案,研華也在印度班加羅爾跟PUNE設立50名研發人才。研華表示,印度市場業績每年30%成長,由於班加羅爾是軟體重鎮,研華也會在地聘軟體研發人才,投入AIOT垂直領域解決方案研發,趁印度有人口紅利時廣布局,找出下一個成長引擎。